流量計的 K 值(K-factor) 是指流量計在測量單位體積或質量的流體時,所對應的脈衝數或信號輸出數量。換句話說,它表示流量計 每單位流量會產生多少個信號脈衝,通常以 「脈衝數/單位體積(如 PPL,Pulses Per Liter)」或「脈衝數/單位質量」 來表示。
簡單來說:
•K 值 = 訊號輸出數量 / 測得的流體體積或質量
•例如:如果一個流量計在流過 1 升水時輸出500個脈衝,則其K值為500PPL(500脈衝/升)。
如何計算 K 值?
K 值通常由 流量計製造商 透過標定(calibration)測試來提供,但如果需要重新計算或校準,可以使用以下方法:
1. 公式計算
K=Pulses
--------
•例子:
•在測試中,一個流量計記錄了10,000個脈衝,而實際測得的流體流量為20升。
•則:
10,000
K= -------- =500 PPL
20
2. 透過校準設定
如果測量結果與實際值有誤差,可透過校準來調整 K 值。例如:
•假設理論K值為500PPL,但測量結果比實際流量少 2%(低報)。
•為修正誤差,K 值可調整為:
K=K x
•例如:
•實際流量 = 100 升
•測得流量 = 98 升
•新K值:
100
K=500 x ----- =510.2
98
K值如何影響測量精度?
K值設定不準確會直接影響流量測量的精確度:
1.K值過高(脈衝數過多)→ 測得的流量會偏小
2.K 值過低(脈衝數過少)→ 測得的流量會偏大
3.誤差來源:
•安裝位置不當(如管道內有氣泡、渦流影響)
•流體特性改變(如密度、黏度不同)
•流量計老化或磨損(影響感應器靈敏度)
因此,在更換流量計、使用不同流體、或發現測量誤差時,都需要重新確認或調整 K 值。
容易理解的比喻
把流量計想像成一個數硬幣的機器:
•K 值就像機器的設定參數,決定 每個硬幣的重量與數量轉換。
•如果設定的 K 值不準,可能 數得比實際少(低報)或多(高報)。
•當發現機器數得不準確時,就需要重新調整 K 值來修正誤差。
結論
•K 值決定了流量計的輸出信號與實際流量的對應關係,影響測量精度。
•計算方式是 脈衝數 ÷ 實際流量,並可透過校準來調整。
•在安裝、使用新流體或發現測量異常時,應確認並可能需要調整 K 值。
希望這樣的解釋能讓你更容易理解!如果有進一步的應用場景,歡迎再討論! |